栏目导航
Column navigation来源:网络作者:中卫护研院浏览:
根据护理部要求:每月10号前科室质量小组成员需要召开一次小组质量分析会议,主要内容是各质量组小组长汇报本组上月一级质控结果(问题汇总、原因分析、改进措施)并确定本月需重点改进项目、提出改进措施。
三年来,通过我们的摸索和改进,结合今年年初的疫情影响,小组质量分析会由最初的1.0版逐步进阶到3.0版,万万没想到,3.0版的云会议,竟然解决了以往开会人员不齐、时间紧凑、成效不高等弊端,获得了最大化会议成效。
“小组质量分析会1.0版”时间安排在晚上六点所有人下班后在小会议室进行,会议流于形式、成效并不明显,分析原因有三点:
1、工作繁忙时长白班护士不能在六点准时下班。
2、经历了一天高强度体力+脑力劳动,六点时已饥肠辘辘、疲惫不堪,参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。
3、休息人员需要频繁往返医院,耗费时间,参会积极性不高。
针对上诉弊端,“小组质量分析会2.0版”时间安排在晨会后,选择小组成员均上班的那一天进行。为了不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,会议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,虽然解决了1.0版出现的问题,但是又出现了新的弊端:
1、质量小组的成员均为科室高年资护士,很少能够全部排在同一天上班,经常会出现人员不齐由他人代汇报的情况。
2、半小时的时间仅能够完成汇报工作,时间太短无法开展头脑风暴法。
3、参会必定要错过跟医查房的机会,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质量。
结合当下疫情防控要求,为尽量解决人员聚集、进一步解决2.0版会议的弊端,“小组质量分析会3.0版”决定启用微信群多人语音通话功能来召开,时间定于晚上七点半、地点各自随意安排在网络流畅的舒适处,没想到,云会议竟然解决了人员不齐、时间紧凑、成效不高等困扰已久的弊端,云会议过程记录如下:
会议前
做好个人准备工作,提前5分钟进入会议,主持人播放轻音乐,参会人员选择最舒适的坐姿、闭上眼睛进行冥想放松,正念冥想有利于快速进入心流状态。
会议中
会议分为两个部分,小组汇报和全员头脑风暴。
首先是由各质量小组组长总结上月质量问题、分析原因、提出改进措施、抛出难解决的问题。由主持人安排汇报顺序,汇报人依次发言,其他人设置静音状态避免发言人被打扰,每个小组时间控制在3-5分钟。
★ 以“护理文书”为例,4月汇总问题有:
①体温单:记出量患者未记录大便次数、漏记录转科及手术时间
②各类评估单:术后、病情有变化等情况未按标准进行动态评估
③护理记录单:危急值记录后未进行追踪、反馈。
★ 分析原因:
①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护理文书书写标准
②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
③科室质控力度不够
★ 改进措施:
①对于频繁书写错误的护士进行单独培训与考核,确保其掌握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并能够按标准书写。
②加大在院病例及出院病例质控力度,发现问题及时拍照至微信群内提醒相关人员注意。
......
★ 难解决的问题:
护理文书是全员参与书写,涉及人员多、病例数量多且复杂,具体要如何开展质控才能获得最大化成效?
各组汇报完毕后护士长点评,然后就重点、难点问题进行讨论,大家各抒己见,最后达成统一共识,
★ 制定改进措施如下:
①对“重点人群”、“重点环节”进行重点监控。
“重点人群”分为规培护士和病重病人,前者经验不足、易出错;后者病情重、治疗多、记录较复杂。
“重点环节”指转科后、手术后、病情有变化时。
②设立“护理文书管理助手”岗位。
护理文书书写错误通报频次累计达三次的护士设为科室“护理文书管理助手”,其职责是每周随机检查十份病例,查找书写错误并拍照上传至微信群,第二个书写错误频次累计达三次的护士接替“护理文书管理助手”工作,以此循环,直至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改善至达标。
③优化排班。
护士长排班时尽量做到包干护士连续且固定。
包干护士第一天上班时对所分管病人所有护理文书进行浏览检查,做到心中有数,随时记录、随时调整。
最后一天下班前再次浏览所有病人病例,对需要交班的重点内容与次日上班护士进行书面交接。
④将护理文书质控工作贯穿在每日工作中。
所有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均承担护理文书质控工作,书写记录时随时检查他人记录是否有误。
分管护理文书小组长本月内利用上班前、下班后的时间进行抽查,汇总问题后科内小讲评,月底补休一天。
会议后
会后由质控组长整理会议记录,继教组长将需要培训与考核的内容纳入月计划中落实,护士长将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上日程表,将科室需要形成的统一规范在科内讲解并公布,每周进行追踪与反馈。
这次会议后大家纷纷表示形式新颖、收获颇多,不仅帮助其他质量小组组长解决了难题,自己分管的质控难点也同样找到了改善方案。
作者: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付雪蓉
来源:中卫护研院
www.yzjyygl.com